扎染有着悠久历史,起源于黄河流域,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之一,与蜡染和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,在古代被称之为:扎缬、绞缬、夹缬和染缬;扎染的制作为全手工制作,它是通过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,扎染顾名思义分为扎和染两个部分;通过纱、线、绳等工具,对织物进行扎、缝、缚、缀、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;在现代机械化的时代,扎染在我国仅仅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制作。
扎染多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出现,采用对人体有益的纯植物——板蓝根为原料,真正的保留了纯朴和完全的手工制作。
色彩上,扎染以白、青两色为主色,白色在白族地区是吉祥的象征,青色则象征希望、纯朴和真挚,青白结合就表示“清清白白,光明磊落”。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白族人淡泊、宽容的心态及对至善人生理想的追求。
传统的扎染的制作工艺表现形式:
点粒表现法。属于传统手工捆扎类工艺,包括规则捆扎和自由捆扎两类。是用线对面料扎点的部位进行缠绕捆绑扎紧处理,扎发包括传统经典扎粒的一目、横引、鹿胎缬、突出结等。具体的捆扎原理是将织物铺展开来,任取一中心点,撮取一个个皱凸,或是有规则的,或是散点的,然后取线在中心点下方捆绑扎结,染或拔色后得到散点式圆形花纹。
线缝表现法。在白布上用针引线扎成设计花形,将缝线抽紧系结,放入染缸浸染。将线拆去后,紧扎的地方不上色,呈现出清晰的图案花纹。
抽象捆扎法。这是一种可控性较弱、工艺技法自由的扎花手法。它无需绘制图案或制版定位,只需将织物按照工艺设定揉成团状、带状,任意褶皱后放入网袋并用线缠绕固定,使织物保持某种形态,经防染处理后便可出现具有一定规律或随意自然的图案纹样效果。
折叠防染扎花法。这是一种视觉创意极强的染整工艺,防染方式较多。可以运用夹板将染织物按一定的距离进行折叠后双面固定扎花防染;也可以直接在面料对角局部进行捆扎等防染;还可以通过木条或塑料薄膜使面料形成保护区,有效组织染液浸透,对两侧及镂空部位等非保护区面料浸染上色,形成层次丰富、色晕多变的四方连续图案纹样。
扎染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民间艺人的艺术匠心,每一件扎染品也就是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。特别是大理周城生产的扎染布与其它扎染布在图案上有很大的区别,一般的扎染图案多以不规则图案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组成,例如周城扎染的图案则取材于常见的动植物形象,如蜜蜂、蝴蝶、梅花、鸟虫以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、百兽等。蓝底白花图案产生自然晕纹,青里带翠,凝重素雅,形象生动,布局丰满。构图严谨,多为贰方、肆方连续的纹样在色彩上,周城扎染比一般的扎染更加绚丽多彩,丰富多样,越洗越明晰、鲜艳。
扎染不仅可以当做装饰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,而且当它与设计相互碰撞的时候,则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色彩,当扎染运用到了服装设计上时,尽管是受到了不同纹样,不同材质以及做工的形态不同的影响,最终展示出来的扎染图案整体都会呈现出一种简约、抽象、自然的设计风格,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。
同时设计师们为了追求时尚感,将扎染与织物肌理相结合,创造出了年轻人所喜爱的风格,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全新体验,这种设计不仅将传统的扎染设计手法保留了下了,同时也增添了衣服的层次感和服装的艺术气息。